top of page
Search

天穹孜珠寺(中國) | 梁洪波



孜珠寺位於西藏昌都地區丁青縣覺恩鄉的孜珠山上,山頂高度達海拔四千八百公尺,是世界上最高的寺廟之一。上山入口道路藏在形似山門的高山峽谷裡,在山腳看不到山頂位置,山路迂迴曲折,崎嶇險要,經常雲霧繚繞,山頂幾座形狀突兀的尖峰看似直插雲霄,故被稱為天穹孜珠寺。這是因為孜珠寺好像被環形天空形似的天穹覆蓋着,成為接近天際的寺廟。


孜珠寺屬於佛教傳入西藏前已存在至今已有四千年歷史的苯教,始建於三千多年前,是西藏具有深遠歷史的古老寺廟。在佛教的寺廟或在佛像胸前,經常可以看到“卍”這個符號,它是從印度傳到中國,首先被苯教採納為吉祥標誌,後來漸漸也被佛教所採納。從上可見,笨教對佛教的傳播,具有深遠的影響力。



早聞孜珠寺所在地奇特的地貎和笨教古老的宗教傳統文化,借這次摩旅回程路經G317川藏北線的機會,前往探究其奧秘。從孜珠山腳入口的服務中心出發,十二公里上山路段,並非鋪好水泥或柏油的道路,而是由泥土鋪成僅夠兩車對頭通過的非鋪裝路面,土路上還有很多坑洞和碎石。由於道路提升高度急速,所以回頭彎特別多,對駕摩托車者存在一定難度。考慮到山頂高度達海拔較高,避免長時間停留,加深缺氧而引起高山反應,於是决定即日遊覽完孜珠寺後回山下住宿。



驅車向山上進發。這時,突然下起小雨,走上崎嶇不平的非鋪裝路,已難不到多日來經歷了無數爛路的我。冒着小雨,油門、離合器與剎車掣被我熟練交替操作,遇彎拐彎,見坑避坑,身體與摩托車早已人車合一,在機車轟隆聲中,沖上雲霧飄渺和微風細雨中的孜珠山頂。


山上景色,令我眼前一亮。雲霧纏繞着中央的六座怪石嶙峋且兀突的尖峰,其中兩座山峰好像被射穿,山體空了一個大洞,非常奇異。山峰下的寺廟大殿、經堂、儈舍及房屋,錯落在山峰下,彩色的房舍屋頂與奇峰相互輝映。前往寺廟大殿欲見識苯教古老的宗教文化,但來得正好不是時候,大門緊閉不得其門而入,不知今天為何閉門謝客,只好感嘆與佛無緣。沿着小道往穿洞山峰方向走去,路過天葬場,空無一人的場地還放有儀式所用工具,心中難免浮起一絲惧意。


來到山峰腳下,向上仰望,幾道筆直的鐵梯相連通往峰頂,遊人吃力地往上攀登,前往掛在懸崖上僧人曾經修行的小屋,往上還有被稱為“天空之廁”的“打咭點”。但此刻,我的理智戰勝好奇心,止步於此。因為此景點已在網上看過不少,如果攀高導致缺氧狀態加深,產生高原反應,那就因小失大。


我的旅行座右銘:寧可少看一景,不可多冒半險。



 
 
 

Recent Posts

See All
序一:五百年來誰著史 | 吳志良博士澳門基金會主席

東西望洋,日出日落;十字門外,潮起潮伏。數百年來,作為中西經貿文化交往交流之地,澳門一直是中外文人商的往來之地。天南海北的移民,縱橫江湖的英豪,都以澳門為落腳點和彙聚地,風雲際會,濟濟一堂,“不住田園不樹桑,珴珂衣錦下雲牆”,早年成就了澳門為遠東最繁盛的港口,“明珠海上傳星...

 
 
 
序二:汪爾達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會長

三年疫情後的2024年,迎來充滿生機又多變的一年,同學會出版過二集《從澳門向世界出發》之後,反應熱烈,幾近售罄;並獲澳門大學圖書館收納為館藏,再受鼓舞。有緣接二連三和張裕兄及一眾作者合作,編印出版第三集《從澳門向世界出發II》走進六大洲遊記集,亦作為“本地友”見證澳門特別行...

 
 
 
序三 :歐陽瑞珊博士 - 前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、澳門大學講師

不知誰說:「生命是自我尋找的歷程」,《從澳門向世界出發》是由內向外的尋找經驗,不虛無飄渺幻滅,生命有如一場舞蹈,不斷的轉身、練習、跳躍。悠悠感受與展望,踏踏實實找到最佳的舞姿,帶來快樂⋯⋯不錯,一個個或大或小、來來往往的快樂,常製造出不同的自我。...

 
 
 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